一、基础准备

Iphone15Pro 以后的Pro/Max机型--支持apple log视频拍摄

设置-相机-开启AppleProRes--AppleProRes编码--log--相机--打开ProRes

这时拍到的是灰片记录传感器原始数据文件体积巨大---比常规视频文件大40倍---需外接硬盘拍摄---增加宽容度、后期空间

原相机的log模式会带来上面的缺陷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免费的第三方app--Blackmagic Camera--App Store免费下载

Blackmagic Camera可以自由控制视频的各项参数如快门、ISO、帧率、白平衡、Lut等,进行以下基础设置

--色彩空间--Apple log - HDR(使用log格式拍摄)

--编解码--(HEVC)H.265(牺牲小部分画面细节换取巨大的存储优势,后期剪辑时需要使用支持H.265解码的电脑CPU,Intel12代以上或苹果M芯片)

--比特率--最高

--Lut--导入Lut(提前下载Lut包)

--Lut--选择Lut

--Lut--显示Lut--开启

--Lut--将Lut录制到片段--开启

--Lut--色彩空间标签--Rec.709

--媒体--将片段保存到--仅APP内(减少卡顿发热)

--拍摄时锁定曝光--开启

--拍摄时锁定白平衡--开启

--斑马纹--80%

--将音频录制为--立体声

--音频采样率--48kHz

--音频格式ACC

场记板功能会影响拍摄片段的命名与元数据

A001_01171530_C001

A(摄影机号)001(卷号/卡号)_01171530(时间日期)_C(Cilp/素材类型前缀)001(片段号)

视频信息面板可标记好片段,快速筛选素材此标记写入元数据,导入电脑后可查看

Planit巧摄现场版--App Store免费下载---查看日出日落时间MagicHour、GoldenHour时间周期

PS:保持镜头干净

二、拍摄技巧

1.曝光原理

曝光三要素

--光圈

Iphone手机的光圈是固定值(f1.8)无法修改

各镜头的光圈不同长焦(2.8)

--快门

传感器接收光线的持续时间,持续的时间越短接收的光线越少,画面越暗,时间越长画面越亮

通常设置为帧率的2倍分之1(30帧率快门60分之1秒)的安全快门速度,可以获得人眼视觉舒服的动态模糊

更快的快门速度会减少动态模糊,使运动画面卡卡的

更慢的快门速度会增加动态模糊,使运动画面模糊

--ISO

控制传感器对光线敏感程度,Iphone原生ISO1250

ISO越高画面越亮同时暗部会产生噪点画质降低

ISO越低画面越暗但过低也会降低画质

ISO越接近原生数值获得的画质越好,即便晚间拍摄也不建议超过1600

直方图

显示画面的明暗情况

从左到右是从暗到亮最左纯黑,最有纯白

上下是像素密度,显示到底有多少像素在区间内

直方图峰值越靠右画面越偏向过曝

直方图峰值越靠左画面越偏向欠曝

所有峰值越居中画面的曝光越正常(接近18°灰)

相机如何判断亮还是暗?根据18°灰原则,高于18°灰为亮,低于18°灰为暗

向右曝光:在不过曝的情况下尽可能把直方图峰值靠近右侧--保护暗部细节,损失高光细节(高光过曝损失无法后期弥补)

宁欠勿曝:在不欠曝的情况下尽可能把直方图峰值靠近左侧--保护高光细节,损失暗部细节(噪点),噪点可以通过后期AI抑制

Iphone拍摄时选择向右曝光,可以后期拉回正常曝光获得纯净画面

延伸--相机测光模式

相机有多种测光模式已佳能为例,评价测光、平均测光、中央重点测光、点测光

这些测光模式分别指是的相机传感器画面中的有效测光范围

平均测光--整个画面

中央重点测光--画面中心部分(更小)

点测光--画面中心点(最小)

评价测光--测光方式复杂未公开,疑似与对焦点等参数相关,平时使用该模式即可,其他如索尼部分机型有人脸测光模式配合自动、半自动曝光可以便捷获得正常人脸曝光

延伸--相机测光表/曝光补偿

了解了测光模式来看测光表,相机中的测光表有多个功能

在M档模式下其显示当前相机曝光参数在当前测光模式下的曝光情况,越接近0曝光越正常

在其他自动/半自动模式下,作为曝光补偿数值,相机根据当前曝光补偿数值、测光模式自动调节曝光参数

延伸--相机曝光原则

大光比宁欠勿曝,小光比向右曝光

对比度白加黑减

延伸--相机快门速度

拍照时根据拍摄对象的移动速度决定,夜间拍摄时在高ISO产生噪点与稳定拍摄之间取舍

闪光灯安全快门不低于120,防止触发闪光灯高速同步

2.拍摄场景曝光调整

--室内

--自然光

--低速运动画面

--顺光

降低ISO,直方图向右曝光,人脸不要出现斑马纹

--逆光

调整机位,不要让最亮的部分出现在人物背后,同时人物侧脸,勾勒面部曲线,宁欠勿曝

--夜间环境灯光

--极低速度运动画面

尽可能用主摄(f1.8)必须用长焦长焦降低快门速度到30分之1 ,或增加主体光线,ISO不要超过1600

--日间环境灯光

--极低速度运动画面

--色调

冷暖混杂光源时考虑场景

暖调氛围感--提高白平衡K值

光源合理性--调整模特位置与机位,调整到画面存在合理的冷暖光来源方向及光源(冷暖光源同侧,左侧冷光-冷光源-右侧暖光-暖光源)

冷暖光严重冲突时,保留一种主色调,去除其他杂色光,使用米菠萝、反光板进行面部/主体补光

--室外

--自然光(中午)

--高速运动画面

--顺光

保持安全快门,加装ND滤镜,调节ISO

没有ND滤镜,优先降低ISO,最低后再降低快门速度,舍弃动态模糊

--逆光

你想干什么?

--自然光(GoldenHour/黄昏)

--低速运动画面

--顺光

切换长焦镜头,取背景与主体高反差画面,增加氛围感,向右曝光

--逆光

转动机位避免大高光出现在画面中,侧脸光线勾勒面部曲线,宁欠勿曝

--色调

如果能拍到太阳不可以降低色温,反直觉

3.白平衡

色温

↓K值越低颜色越暖 ↑越高越冷

范围0-10000K,日光色温5500K

低色温

<3300K 白炽灯、蜡烛、火柴、日出日落

中色温

3300K-5300K 影棚摄影灯、节能灯、地平线日光、荧光管灯

高色温

>5300K 正午阳光、相机闪光灯、阴天自然光、电脑屏幕、晴朗天空

相机白平衡

相机中的白平衡K值与色温效果是相反的

相机白平衡就是告诉相机目前面对的光线色温是多少,从而校正画面物体颜色所以它是补偿机制

↓当设置的K值越低就补偿更多的蓝色越高就补偿更多的黄色

自动白平衡计算方式?根据画面中所有像素色温分布而进行自动计算补偿值

使用时打开自动白平衡,同时开启拍摄时锁定白平衡可以避免拍摄中颜色跳动,但是多条素材后期难以统一色调

建议在同一个环境内拍摄时手动设置白平衡,或自动匹配后手动锁定

色调

绿色与品红偏移补偿

白平衡/色调没有标准值,根据想法自行设置,避免严重偏色

建议以正常白平衡数值来进行拍摄,后期进行风格化处理

4.升格与降格

前提快门设置

要拍摄120帧慢动作,快门最好是240分之1越快越好

快门类型--角度--180°--锁定 这样不管帧率是多少会自动换算为帧率的2倍

快门速度=(1/帧率)*(快门角度/360)

升格(慢动作)

帧率设置

帧率-打开OFFSPEED(这时帧率分为2列,左侧是拍摄帧率,右侧是播放帧率)--拍摄帧率120播放帧率30(4倍慢动作)

用于变化大的场景,或人物运动的场景,或流体、水流,快速变化的细节,静态画面永升格效果比较差

结合环绕运镜视差体现体空间深度

降格(延时摄影、抽帧)

帧率设置

帧率-打开OFFSPEED(这时帧率分为2列,左侧是拍摄帧率,右侧是播放帧率)--拍摄帧率30播放帧率120(4倍延时)

设置-延时摄影-拍摄间隔-2-10帧相当于每隔几秒抓一帧

拍摄时可以开启右滑屏幕变暗--减少电量消耗与发热

场景

间隔时间(秒)

推荐拍摄时长

备注

云层

3-10

30分钟-1小时

云速快短间隔

云速慢长间隔

街景人流

0.5-2

10-30分钟

密集人群间隔

日出日落

5-10

1-2小时

捕捉完整过程

光线变化平滑

车流灯轨

1-3

20-40分钟

短间隔呈现连续车灯轨迹

长间隔适合慢速车流

星轨

20-60

4-6小时

注意快门速度和星轨连续性

长间隔更适合大跨度

5.采访

1)确定座位位置

保持舒适距离

根据场景调整座位位置--明暗明暗线--预留光源合理性,便于后续打光,任何角度的光线都易于理解

明(主体A左侧画面左侧)---暗(主体A)---明(主体A右侧)---暗(中间交界线)---明(主体B左侧)---暗(主体B)---明(主体B右侧画面右侧)

2)确定机位

主机位

预留头部空间,1/3或1/4视觉重心在人中心

使用易撕胶带标定机位(三脚架每个腿位置,同时标定朝向)

副机位

正反打不要超过180°发生越轴

3)统一参数校正

锁定白平衡

帧率统一29.97

快门1/60 或1/50(避免频闪)

擦镜头

4)布光

常规三灯

左前45°(面部)右前45°(面部)正后90°(发丝光)

避免直射相机,可以加装叶子板

背侧双灯

左后45°(发丝面部)右后45°(发丝面部)正面米菠萝(泡沫板)底部反光补正面

同时拥有眼神光

5)音频

主机位小蜜蜂--音频测试--不要开启降噪--装在转头那一侧--距离下巴一掌距离胸口的位置